|
在世界范围内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城乡绿地是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污染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支撑,也是提供人类绿色生活新方式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健康促进”提供重要价值。而今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普遍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亟需重新审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持续提升,后疫情时代的更迭也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绿地的需求。如何正视人和自然系统间的共存关系,创造出促进生态平衡健康、服务于公众使用的人类生活境域?促进绿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需要我们综合全面的再认识并评价绿地“价值”,把脉并问诊绿地“问题”。
Q1
如何全面解锁
“绿地价值”?
“
Ecological benefits accrue to all living organisms, including animals and plants, rather than to humans alone. However,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to society that ecologic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vide for health,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needs.
生态价值惠及所有生物体,包括动物和植物,而不仅仅是人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到生态服务与产品对健康、社会、文化和经济需求的重要性。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Limburg, K., Naeem, S., O'Neill, Sutton, P. & van den Belt, M. (1997).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253-260
”
长期以来,由于绿地价值评估的不明确,难以充分促进高质量发挥生态价值。绿地作为公共产品的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显化。如今,城市绿地作为解决多种城市病的有机部分、成为链接人与自然的关键载体,人们已高度认识到提升绿地建设对于更新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提出开展园林绿化专项体检评估的工作要求,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越来越多的探讨如何开展高品质和高绩效的建设实践,提升绿地多方面的综合“价值”与效能。落实城市园林绿化专项体检、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乡建设的绿色发展,找到 “城市环境病灶”,缓解“城市病”,成为迫切需要贯彻落实的政策内容。城市绿地是支撑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为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注入深沉持久的动力,也是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的关键。
因此,全面解锁“绿地价值”一方面要求从多角度、多方位、多维度明晰绿地提供的“价值”与效能所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客观性、直观性、全面性对“价值”效益进行评价量化,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更新实践的可持续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为生态保护补偿的实施奠定基础,也帮助明确设计策略塑造高品质环境的有效性。
Q2
如何全面问诊
“绿地问题”?
“
No matter how sustainability is defined – carbon neutral, net zero water, biodiversity, livability – measu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landscape solutions are achieved, identifying shortcomings, will contribute to a valid measure of sustainability.
无论如何定义可持续——碳中和,零水耗、生物多样性、宜居性——衡量景观解决方案的实现程度、识别短板,将有助于对可持续性的有效衡量。
——Barbara Deutsch, FASLA, LAF CEO
”
不同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特征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将导致面临的“绿地问题”可能不同。
高密度的城市,有哪些“绿地问题”?
城市绿地不仅承载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雨洪调节等城市生态系统支撑与调节服务功能,也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缺乏对规划设计及建成后阶段的可持续性效益的可靠评价,许多实际效率低下的策略被采用,而真正有效的策略也因未对其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而不能被推广,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师、业主和管理部门只能依靠有限的经验进行决策。
自然广袤的乡村,有哪些“绿地问题”?
乡村,作为人类聚居的另一种基本环境类型,面积更为广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乡村聚落及所依附的农耕、渔业、林业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营建智慧和本土景观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作是优先工作事项,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乡村生态景观营建来协调乡村人居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重塑自然和谐的人地关系非常重要。
乡村生态景观自然属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和田园生活特性。而目前对于乡村生态景观的评价与提升较少,特别是对于乡村文化地域性的特色挖掘较少,且难以定量化为科学分析、规划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循证良方”
“
We suggest that it is time for the profession to transition to “evidence-bas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 EBLA. EBLA: evidence bas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the deliberate and explicit use of scholarly evidence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the use and shaping of land. EBLA supports decisions but does not dictate them.
我们建议现在是时候让这个行业过渡到 "以证据为基础的风景园林(evidence-bas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EBLA)",EBLA:基于证据的风景园林设计是指在对土地的使用和塑造进行决策时,慎重而明确地使用研究证据与结果。EBLA支撑风景园林决策,但不支配风景园林决策。
——Brown R D , Corry R C . Evidence-bas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maturing of a profession[J].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11, 100(4):327-329.
”
系统化且可量化的循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成为认识“绿地价值”、问诊“绿地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良方”。
园林绿地景观绩效评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标准化流程、覆盖多元化效益的普适性评价手段。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理念,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相关研究开始由单方面的主观效益判断转向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推出了一些针对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效益的评价体系,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创建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建筑与场地设计、施工、养护与使用。随后,USGBC又推出了面向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场地倡议(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SITES)评价体系,注重在建成前对其采用的设计策略进行前瞻性评价。2009年,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LAF)推出了景观绩效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LPS),LPS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建立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开放式景观绩效度量体系,它强调项目建成后场地所产生的真实效益,将使用后评价作为回溯性效益评估的主要手段。
然而,现有的国外评价效果具有地域性差异,在基于实证的量化评价方法和标准化的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矛盾,且与国内目前政策与绿地发展阶段缺乏“现实性”与“动态性”的适配。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郑曦教授团队率先研发的景观绩效评价系统(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LPES),实现了国内景观绩效评价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更加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推动。2022年12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提出开展园林绿化专项体检评估的工作要求,补齐公园绿地服务设施短板,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开展景观绩效评估工作有助于促进园林绿化实践向循证设计方向发展,科学分析设计成果效能反馈,精准把握城乡绿地的价值与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
“循证良方”
景观绩效评价系统
专注于高效、卓越的公益性评价平台
2019年12月3日,郑曦教授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个景观绩效评价公共线上平台,将景观绩效评价系统(LPES)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广线上平台应用,推动风景园林行业迈向科学循证设计时代。截止2022年,景观绩效评价平台已经为105家园林施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绩效评价服务,注册人数达到2053人,访问人数达到21万余人次。
景观绩效评价平台2.0
更全面、更完善的景观绩效评价平台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进,引发更多共鸣,锚固新时代下对城乡人居环境绩效评价的新目标和新导向,实现认识“绿地价值”、问诊“绿地问题”的中国“良方”,从评价体系、评价尺度、评价方式和特色指标4个层面对平台进行优化提升。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注重城乡人居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功能性,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我国城市绿地与乡村生态景观特色的指引,从“生态-社会-经济”的三维系统到涵盖安全韧性、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健康舒适、创新活力在内的全维度城乡人居环境服务功能评价框架,并为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碳达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耕地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等国家重难点问题更新指引性指标类型,如水文安全、耕地安全、气候调节、碳储存与封存、种群及物种多样性、绿色低碳等,建立健全了新时代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广泛适用性景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5 个评价模块 -17 类关键因子 - 91 项评价指标(基本指标64项+特色指标27项)。
评价尺度
评价尺度从点状单一的绿地要素扩展到城乡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构成的生态空间。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绿地尺度下的数量底线思维走向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效益的数量底线和质量底线的结合,为城乡人居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协同治理和优化提供有力工具。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基于大数据、web3.0等技术的发展,平台实现了从被动输入到主动交互的转变。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像可视化等多种评价方式,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评价的系统集成与决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并且通过建立用户评价档案,实现项目各阶段的绩效发展的动态追踪。
特色指标
响应新时代政策要求和园林实践的需求特征,构建碳中和、生物多样性、地域文化等特色指标,进一步实现基本指标的细化与增补,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评价指标检索功能,获取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相关案例和参考标准等内容,以高质量科普服务园林绿地绩效评价发展。
综合物种指数
通过数学模型对建成区的代表性物种(鸟类、鱼类和植物)数量占市域/镇域范围内的物种比例进行量化,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导引作用。
碳排放强度
通过数学模型对评价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量化评估。量化评估评价区的碳排放特征,指导优化绿地空间格局、发挥公园绿地可持续碳汇功能。
聚落公共空间可识别性
通过问卷调查对评价区能够与其他聚落空间、场所、结构等有效区分,形成自身特质的能力进行评价,客观反映绿地的文化服务价值,营建承载中华文化、地域特征的城乡人居环境。
由此,景观绩效评价平台2.0进行内容和功能上的迭代更新。主要包括四大创新服务:①构建融合数据来源、典型案例和评价参考的评价指标库②城乡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线上整合③在线空间分析评价的使用④评价项目的景观绩效评价(LPES)认证服务。通过应用该平台,既可以针对建成项目进行回溯性评估,也可以基于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循证式评价,作为方案优化的反馈依据。
如何
操作平台?
登录,即可进入景观绩效评价系统平台,免费注册会员后即可使用平台的所有功能。
指标示例,
构建全面、便捷的科学指标。
通过关键词搜索功能,可对指标和案例进行相关查询。检索结果包含指标的含义、计算方式、典型案例、参考标准等内容。
绩效评价
打造细致、流畅的操作体验。
景观绩效评价作为平台的核心模块,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适配因子筛选与组合,构建特定的指标体系集,利用网站在线计算公式、在线空间分析、权重打分等对绩效进行模拟计算。
① 登录注册
可通过微信扫码登录、手机号、密码登录三种方式进行登录。
② 项目信息填写
填写项目的区位、建成时间、项目类型、实景照片等基础信息。
③ 指标选择
指标集包含5个评价模块、17类关键因子、91项评价指标(基出指标64项+特色指标27项)用户可创建属于自己项目的指标集。可以从左侧筛选栏选择对应的指标类型,也可以通过上方搜索栏直接搜索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
④ 指标评价
评价方法的数据输入包括数学模型、问卷调查、在线空间分析。
⑤ 报告生成与查询
生成报告和保存到案例库,可以从我的项目中找到评价报告。
下载中心
绩效知识的拓展与共享。
线上的景观相关的前沿资讯和绩效评价相关的规范导则、学术文献、实践案例的立体化支撑与整合,构建景观绩效知识的多维度交互与更新。
规范文献:下载中心包括32部景观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国家标准值官方文件、生态环境建设与评价的规范与示范性导则等,也纳入本平台的评级与打分标准。
评价指南:为网站操作和深入了解景观绩效的指标原理和最新进展提供帮助。
项目评价详细流程
充分响应政策发展要求和人居环境提升向往,基于web技术搭建的城乡人居景观绩效评价系统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与探索。
“
”
微信号|景观绩效评价
网址|
欢迎关注“景观绩效评价”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最新研究进展。如有任何有关景观绩效评价的疑问,请于文章下方/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Ipesebla@gmail.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 , Arge, Groot R D ,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15):253-260.
[2] Fagan, Elise. “Evidence-based design: structured approaches in lead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2017).
[3] Brown, Robert & Corry, Robert. (2011). Evidence-bas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maturing of a professi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LANDSCAPE URBAN PLAN. 100. 327-329. 10.1016/j.landurbplan.2011.01.017.
[4] ZHAO Dong-han.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e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China[J].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6):797-802.
[5] YING Jun,SHEN Xiao.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introducing post use evaluation in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J].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26(3):417-420.
[6]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Z].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05.
[7]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About Landscape Performance [ EB / OL]. Retrieved from https: // w w w .landscapeperformance.org/about-landscape-performa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