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个月在线问诊人次超千万
自今年1月下旬起,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陆续开通了在线义诊或在线问诊通道,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补充力量。
从已公布问诊量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台数据来看,疫情期间的在线问诊人次已超千万。
据平安好医生APP显示,疫情期间,截至2月25日,平安好医生已累计提供了超800万次问诊。此外,截至2月19日,好大夫在线免费义诊已服务168万人次。截至2月13日下午,春雨医生服务用户量超过107万人次。截至2月5日,丁香园疫情期间总问诊量达60万。
1个多月的时间实现线上诊疗超千万人次,这是怎样的规模水平?
被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2018年年门诊量770余万人次。由此对比来看,规模超大的三甲医院,相当于需要约1年半的时间才能实现千万门诊量的规模。
省会城市往往聚集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若和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相比,上述线上诊疗人次规模约是后者年门诊量的十倍左右。
以邵阳市中心医院为例,作为湖南邵阳市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据其官网介绍,目前其年门诊量已突破110万人次。
中泰证券研报也指出,根据各家公司披露的问诊量信息,疫情爆发以来,全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问诊量超千万次,相当于普通三甲医院约10年的门诊量。
有医疗行业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说,疫情期间是线上问诊需求暴增的特殊时期,特别是由于横跨春节,医生时间上更为宽泛、灵活,以此与过去医生在医院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年门诊量进行对比,这并不是平衡比量。但能达成共识的是,互联网医疗使得医疗资源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区域流动,从而满足问诊需求,实现了问诊人次的暴涨。
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武汉等疫情爆发区医疗资源不足,而其他地区实际上有空闲的医疗资源。线下是第一战场,资源不足时各地医疗资源前来现场援助,而线上可以说是第二战场,将空闲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同有需要的人们连接起来,将有医疗资源的地方和医疗资源紧缺的地方连接了起来。
医保支付政策利好平台留住用户
如何转化、培养并使这波新流量成为自身的可付费用户,将成为各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深耕的重点。
互联网巨头企业因为其庞大的业务体系而具有优势。易观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陈乔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互联网巨头企业将医疗服务产品嵌入到场景中,利用旗下入口级应用(如支付宝、微信等),通过提供义诊让用户接触和了解服务,使用户留在其主业务体系中,从而巩固用户粘性,挖掘用户更多变现价值。
而对更多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一位券商分析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线问诊服务延伸是一个探索方向,例如检查、检验、售药等。不过,支付瓶颈是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影响了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例如,在线问诊服务延伸到售药上,会因支付方的缺席而导致用户最终还是回归线下医院去购药。
如今这一问题也已受到重视。2月26日,武汉市医疗保障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该互联网医院可为武汉市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10个重症慢病的参保人员提供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3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其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在业内看来,互联网复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原本自费的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互联网+”复诊将进一步减免,这将显著提升民众选择线上问诊的积极性,驱动民众就医习惯的转变。
对此,医药咨询机构沙利文分析预测表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已达267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1978亿元。
行业跑马圈地加速分化
疫情下反应的实际需求以及政策利好叠加下,医院也将加快“线上化”,这与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