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不要对“5G+医疗”盲目乐观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4-5-9 13: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丨吴中雪

每一次新技术出现,总是会掀起一波风潮,“AI+医疗”的热度还在持续,“5G+医疗”又开始登场。

最近不断有借助5G技术的“远程手术”、“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消息传来,似乎给一直不太理想的远程医疗等场景打开了新的可能,吸引了很多的讨论和思考。贝壳社用Google搜索了一下“5G 医疗”出现了37700000条结果,百度则出现了18000000条结果。一个最前沿的技术,一个“最难啃的骨头”,二者融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这是很令人期待的。

其实关于“5G+医疗”方面,我们在《“5G+医疗”进展加速度,究竟是噱头还是颠覆?》一文中已经讨论很多了。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看来:“不要过分吹捧、盲目乐观,不要对"5G+医疗"应用在普遍意义上的尽快落地和部署过分期盼,两个复杂领域的跨界融合会带来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以下是根据许教授采访内容整理。



核心观点

1.媒体上所见的这些"5G+医疗"的项目暂时都还是技术及初步系统可行性研究,是点对点或小规模的专网试验、试点、示范;

2.要加强加深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和沟通,在5G大规模应用之前,还要做好认证和监管问题。



为什么5G在医疗领域进展更快?

相对于其他行业,5G之所以在医疗领域进展似乎更快一些,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政策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大张旗鼓地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医疗行业改革和创新服务模式的政策,比如“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30”等,并且投入可观的资金支持重大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如“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等,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5G规模组网计划正在试点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医疗实验网是明确的要求之一;

另一方面,是民生方面的需求。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持续,老龄化现象日渐明显,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普遍流行等,需要尽早得到防控等等。如果说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带来的崭新的方法和手段,把医护资源进行下沉或重新分配,比如5G,但不是单独的5G,包括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去为医疗健康服务赋能,来解决或者减缓上面提到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医生,医院,患者均受益

5G技术的特点是超高带宽、极低时延、广泛连接,一旦在医护场景成熟应用,不管是对医生,医院,还是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提供环境和体验都会带来显著的改变。

一、对医院来说,通过引入以5G赋能的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医疗物联网系统为代表的智慧医院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扩大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护过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吸引更多患者在本地就医;

二、对于医生来说,通过5G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VR/AR,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医护和操作水平,参与身临其境的技能培训,比如说在做手术的时候,进行远程实时手术导航、远程专家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给予及时指导等,在有病灶的地方,自动识别、分割并通过增强现实自动地在病人器官上给标示出来等;

三、对广大患者来说,它可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使随访智能化、便捷化,比如把5G和人工智能加在一起,在病人出院后通过居家监护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持续跟踪其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等,及时进行干预,还可通过VR/AR设备进行实时康复指导等。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都在和新型医疗生态系统其他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开展"5G+医疗"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解决方案设计及应用开发工作。中国移动的产业研发及业务部门也不例外,尤其首先在远程医疗方面发力,比如,在国家相关战略的指导下,跟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很多著名大医院都启动了相应的"5G+医疗"合作项目;很多省公司也在打造具有当地医疗特色的5G智慧医疗实验中心。

我们注意到,5G在推动国家分级诊疗战略的落实,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通过与大医院的专家名医合作,利用他们长期从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大量较高质量的电子病历数据,建立基于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疾病诊断的模型和应用。那么基层医院的普通医生,通过5G连接实时远程运用这个模型就可以方便地给病人看病。这样一来,基层医生一般都能达到名医的90%—95%以上的诊断水平。

过去,我们常说医疗行业由于其固有的严谨性,相对其它行业是比较保守的一个,现在看来这种持怀疑和观望的现象已不是很明显,医疗从业人员对接纳新技术的态度正在改变。

我最近应邀参加过很多新医疗生态系统跨界合作的讨论会,不管是大会还是小会,好像参会的很多院长和医疗专家们都愿意去谈这个话题,即围绕以更好服务用户和患者为中心,如何加强医疗和包括5G在内的前沿信息和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打造新的符合时代步伐的有效的医护模式。至于他们对这些问题理解的出发点和程度如何,这是另一回事,但是大家都愿意说这个技术的赋能和潜力,有意愿开展协同创新,提供宝贵的医疗资源和大量标注的临床数据,并积极参加试点。似乎有条件的医院之间也互相关注,谁都想尽快搭上5G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与此同时,医院也越来越开放了。

特别地,近年来国家一些大型龙头医院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一直走在前面,在5G技术刚从试点向试商用过度的时刻,便积极拥抱,要求加快在医疗方面的部署试点,而运营商主推5G技术的目标更要在垂直行业发力(如口号所说的“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故在“5G+医疗”方面也非常热心,再加上国家已给出了明确的战略和政策的支持,几方一起去推动这个事情。

现在大家都在讲“智慧医院”,这个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从医护过程的某个环节、从局部的问题,或者从一些科室着手来做,比如放射科、呼吸科、眼科等,对采集的影像及设备测量数据开展分析和智能诊断,并将其无缝地对接到医护流程中。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本身受各种各样的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标准指南的约束和指导且需要医护团队成员间的配合,所以真正与5G的融合,会是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技术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只有围绕实际问题和应用打造解决方案,克服医护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才有意义并为医护人员所接受。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前面已经有“AI+医疗”落地应用期望过高、过早的教训,所以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对"5G+医疗"的创新应用在普遍意义上的尽快落地盲目乐观。

因为不但5G网络技术、部署和运营还在起步阶段(抢先商用的韩国及美国的运营商已经遇到了各种各样头痛的问题!),而且媒体上所见的这些"5G+医疗"的项目都还只是技术及触及系统可行性研究,是点对点或小规模的专网试验、试点、示范,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包括满足医疗器械的认证、医疗行业的严格监管和伦理问题等。当然我们不排除在一些特定的受限的场景下由于5G对光纤固网的替代作用且在网络覆盖广度、深度、厚度足够好的话,将很快有成功的医疗相关的应用案例出现。



两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加深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和沟通,互相了解各自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从事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专家和项目经理要知道医院及医生的诉求是什么,医护过程中的痛点在哪里,希望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数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等,有时双方需要反复沟通,而不是只关注系统能提供哪些功能,数据传输速度快10倍、20倍,图像分析算法具有什么强大的自动分类、分割能力等;

站在医生、医院的角度来说,也要有开放心态,对了解和应用技术赋能方面有兴趣、有想法,帮助技术专家解释临床问题并提供临床案例及数据,愿意共同尝试和帮助改善系统存在的问题,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

其次,认证和监管问题。现阶段大家都在忙着做各种各样"5G+医疗"项目的试点,试用,示范,签协议“跑马圈地”,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只要在非常受限的环境下或者特定应用场景跑通了系统,做个演示,就可发媒体报道,争先恐后。

但是说你这个设备、系统、操作、性能指标,真正是可用的、可靠的、真实有效的、符合医疗规范的?谁也不好说,因为没有一个统一和透明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再加上联网以后,原有医疗设备的认证将需要重新评审等,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卫健委、药监局、工信部等)的联合制定统一规范并加以监管,至少在下一步规模化应用之前必须做到。

另一方面,新的"5G+医疗"技术在应用时面临的伦理问题和在可能出现医疗事故时带来的法律责任的风险需要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

原标题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不要对“5G+医疗”盲目乐观 距离真正实用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小善心社区 ( 鄂ICP备202404259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0 07:27 , Processed in 0.09442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