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2|回复: 0

盘点32家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3244亿的慢病防控市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4-5-9 2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伊始,移动医疗开始大热,一时间,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成立,其中主要面向患者端的项目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挂号和就医服务平台,第二类是以寻医问药并结合医药电商的平台,第三类则集中于各垂直疾病领域和慢病管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呈快速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19980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46345亿元,2010-2016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

其中慢病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70%左右,2016年约为32441.5亿元。如果未来能够将其中10%转化为慢病管理费用,则市场规模将有3244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在慢病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高效地进行慢病管理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课题。而慢病管理体系复杂,涵盖从医院到药店的各条线的服务。

动脉网整理了近年来慢病管理与互联网结合的典型企业,试图从数字化的路径转型中,探索出慢病管理的发展趋势。

慢病管理的数字化拐点

传统慢病:医院服务为主,医生管理为主

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的流程为主,涉及患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方。

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承担起慢病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项工作。



在传统的慢病环节中,管理的关键仍然是靠“人”。但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向大型医疗机构集中,基层医疗机构不仅缺少能够承担慢病管理的全科医生、预防保健医生人才,而且缺少足够的服务设施和医疗设备,相关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慢病患者未能充分信任基层医疗工作者和基层医疗机构。

以人群最大的糖尿病为例,一年按365天计算的话,合计8760小时,在中国传统医疗条件下,糖尿病人一年可能只有6小时与护士、医生、营养师及其他健康工作者接触,剩下的8760小时只能依靠患者自我管理。

依靠互联网解决的慢病管理诉求:场景家庭化和决策精准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移动APP、可穿戴设备在慢病管理 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慢病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创新了慢病管理模式。

面对传统慢病管理的痛点,依靠互联网解决的诉求是:场景家庭化和决策精准性。

健全的管理网络是慢病管理的硬件基础。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效果尚未突显,慢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尚不能在不同医疗机构间有效流转,使得医生无法了解患者病史。

此外,我国居民健康档案没有统一的信息软件,慢病监测网络也未完善,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慢病防治信息平台,医生缺少慢病患者有效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数据(如膳食、运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等多方面数据),并且慢病患者自主监测的生命体征数据不连续且不能被医生及时了解和监控,使得医生对慢病患者的诊疗大众化,难以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

影响慢病管理的发展因素

如何进行有效的患者教育和慢病管理,成为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基层服务机构的共同目标。在慢病管理借助互联网实现患者、医疗机构的协同中,以下因素成为影响慢病的关键:

慢病管理作为分级诊疗中落实基层医疗服务最重要的一环,从中央到地方的医改纷纷采取“慢病先行”策略。

2015年底,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要求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高血压、糖尿病专病信息)。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方面的功能定位。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以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

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

从以上政策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到,以慢病人群为切入口,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推进分级诊疗,重新分配医疗资源、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规范健康大数据,提升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水平这一目标,正在通过全盘的政策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近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慢病患病率持续增长,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患病率增长近2倍。

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5312亿元,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慢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占比之高不容小觑。

2017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重磅《意见》的出台,无疑将进一步加快医保支付的改革进程。

要求显示,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要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洞察报告》认为,由于城镇基本医保保险基金总支出中花费在慢病治疗的医保报销费用占比较高,所以若想有效控制总支出的增长,则需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方式对慢病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间接降低慢病治疗费用。

对于慢病管理的分级诊疗需求,互联网+医疗的“解禁”成为市场最及时的“东风”。

政府对“互联网+”的态度从原来的禁止转变为鼓励各种尝试,到2018年正式以国务院的身份发文,“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暖春,电子处方、在线医疗行为逐渐解禁。在涉及互联网的市场,健康及慢病管理进入门槛较低,中小企业较易参与。

医疗机构管理慢病患者的问题在于数据的不连续与割裂,通常患者可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做完基本的检测后,到上级医院还需要做重复的检查,以监测关键的指标,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并未打通。

且医院在院外的慢病管理是无场景的,这也就造成了数据的不连续性。因此,互联网及智能硬件在整个慢病管理的流程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研究趋势大体上是从着重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系统到研究慢病管理平台设计再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从模式看可分为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医院委托承建、企业租赁外卖、医企共建等。

大数据和智能硬件的高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等在慢性病治疗、监测、数据收集、管理、反馈与提醒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发展迅速,为基层健康管理,疾病监护提供了极大便利

目前个人健康管理手段多为手机APP、手环、血压仪、血糖仪等软硬件提供的健康监测、运动辅助、健康资讯、健康提醒等初级功能,尚在探索阶段。

如玺康医疗在6大终端场景铺设了2万多台针对脑卒中防治的终端,覆盖服务人数达2000万人,其中会员200多万,非会员1700多万,预计2018年营收可达1.5亿。

企业梳理:未来慢病管理的核心基础仍在于数据积累

慢病管理的市场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体检服务、智能硬件生厂商以及医疗器械生产商为入口的行业格局。



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分类示意图(来源:艾瑞咨询,动脉网有部分删改)

从上图中,我们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切入慢病领域的企业的主要方向在于数据监测、慢病提醒和药械,包括智能硬件、健康云、大数据、在线问诊、患者社群、远程医疗、挂号导诊、医药电商等诸多互联网模式,成为互联网企业与线下的医疗机构及健康管理机构形成综合管理体系的最佳领域。

其中,慢病药品类企业通常属于传统类别,研发药品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互联网企业不易切入,但是慢病药品的数字化营销确是属于药品研发、上市后的一个创新路径。

另外,有观点认为,未来慢病管理的核心基础仍在于数据积累,因此,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从应用模式角度分析,国内外常见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主要有单一APP模式、“智能硬件+APP”模式、慢病信息化模式、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O2O 模式等类型,此外,还包括互联网+慢病管理与保险的合作类型,未在表格中列出。



注:在是否通过CFDA一栏,“√”代表“是”,“X”代表“否”,“△”代表不需要。

获得融资的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统计(数据来源:动脉网数据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慢病线上平台:B端侧重医疗机构,C端以智能硬件切入

ToB:服务于医疗机构,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搭建互联网平台/云平台,连接医疗机构与患者,提高医院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效率。

ToC:全流程慢病管理服务,以智能硬件成为数据采集的入口切入服务

慢病管理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设备本身。智能设备的芯片与算法,其所得的监测数据能否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是核心问题。

如上图中所示,部分智能硬件已经获得了CFDA的认证,他们的数据采集与临床检查数据的误差率已经非常之小了,而以医疗器械为入口的慢病管理模式,在不同场景铺设设备,利用数据采集切入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慢病管理+保险:HMO模式开展慢病险

从慢病创业企业角度来说,打通保险,破除原有的重理财、轻保障的传统保险,除了拓展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用户,更主要的是能真正为自家用户提供切实所需的医疗保险,为用户减少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成本,既符合国家医保政策的规定,也真正体现互联网参与慢病管理的宝贵价值。

从商业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开发新的险种,吸引更多保险用户,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保险控费,降低保户患病风险。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品牌增加一定的社会价值。

商业保险与慢病管理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药品销售与商业医疗保险的结合,介入慢病管理领域;二是医疗信息化公司与商业保险机构结合,提高商业保险对参保人健康管理的水平。

上市医疗企业涉足慢病管理的路径



此前,动脉网曾整理过14家上市医疗企业涉足慢病管理的路径,并归纳了四大方向:

互联网工具的特征是快速传播与复制,上市医疗企业的业务相对传统,因此,触网切入慢病管理领域,一是对自身业务线的延展,增加盈利点;二是这块市场实在需求太大,医疗服务的核心是患者与医生、医疗机构,需要一类工具能把这三者粘在一起。

无论是对于药企、器械企业还是信息化企业来说,慢病的特征与核心需求正是这部分企业开拓新业务的驱动力,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到达目标市场。

结语

在《创新者的处方》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尽管慢性病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痛苦,但今天的医疗商业模式中很少有将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最优化的,也基本没有能够提高慢病患者依从性、引导其坚持治疗的商业模式。

基于此,通过我们观察,目前的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核心仍然在于以下三方面:

1.智能硬件介入,主要的作用是监测,其核心在于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收集,简化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慢病管理的患者依从性依靠互联网解决的概率较小,数据监测还需要后续的服务才能形成闭环;

3.精准用户流量的获得和慢病的价值链创造,本质还是需要人的服务,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生这个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小善心社区 ( 鄂ICP备202404259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0:59 , Processed in 0.11066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